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

光纖之父高錕獲諾物理學獎 vs 老年癡呆症
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old_issue/issue/2009/200910/20091007/default1.html?startpage=5
今屆諾貝爾獎(Nobel Prize)再現華人之光!有「光纖之父」稱譽的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、高錕(Charles K.Kao),以及另外兩位美國科學家,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(圖)。高錕曾定居香港,並就讀於聖若瑟書院,與本港淵源深厚。瑞典皇家科學院讚揚高錕,「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,以用於光學通訊方面」取得突破成就。高錕對獲獎表示榮幸,他稱諾獎較少表揚應用科技範疇的成就,故對自己能獲獎感到驚喜。76歲的高錕,1933年生於上海,48年移居香港,就讀聖若瑟書院,其後考進香港大學,但因當時港大仍未開設電機工程系,高錕於是赴英留學。高錕於65年發表論文,首度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遠距離資訊傳遞——即以玻璃製造比頭髮絲更細的光纖,取代銅導線作為長距離的通訊線路。隨著第一個光纖系統於81年面世,高錕「光纖之父」美譽傳遍世界。高錕同時亦研發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系統,他在纖維的構造、強度及耐久性等多個範疇均做了大量研究。光纖在醫學上也被廣泛應用,如胃鏡等內窺鏡,可讓醫生看見患者體內的情況;光纖科技對工業發展亦有重大幫助。


掀起資訊革命
高錕的發明,不僅解決了資訊長距離傳輸的問題,亦大大地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——光纖的資訊傳輸容量是金屬線路的成千上萬倍;製作光纖的原料是沙石中所含的石英,較金屬便宜得多。諾貝爾獎評委會讚揚高錕的貢獻深遠,「光流動在細小如線的玻璃絲中,它攜著各種資訊,傳遞向每一個方向,令文本、音樂、圖片和視頻,能在瞬間傳遍全球。」高錕曾在一次訪問中,談及自己的成就,他稱當初無預期其研究會催生出互聯網,「我不敢說自己的發明有多偉大,只能說對資訊的傳輸,產生了相當大的革命。」高錕與妻子黃美芳育有一子一女,他與妻子感情要好。高錕在自傳中,首章便提及她。惟高錕於本年初證實患上老人癡呆症,其妻表示高錕記性轉差,須定時覆診及服藥。特首曾蔭權表示,他與香港市民衷心祝賀高錕獲獎。對上一次華人獲諾貝爾獎,是2000年奪文學獎的高行健,其餘得獎的華人不少是物理學家,包括楊振寧(57年)、崔琦(88年)及朱棣文(97年)等。

高錕簡歷
1933年︰上海出生
48年︰移居本港,就讀聖若瑟書院。
54至65年︰赴英留學,先後取得倫敦大學理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。
65年︰發表論文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,作遠距離資訊傳遞。
81年︰首個光纖系統面世,高錕「光纖之父」美譽傳遍世界。
87至96年︰從英國返港,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。
96年︰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,同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「高錕星」。
2009年︰證實患上老人癡呆症。
09年10月︰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其餘獎項頒發日期
10月7日(三) 化學獎
10月8日(四) 文學獎
10月9日(五) 和平獎
10月12日(一) 經濟學獎
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old_issue/issue/2009/200910/20091009/default1.html?startpage=5
高錕︰「我很高興,這是非常好的」
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、有「光纖之父」之稱的前中大校長高錕,患有老人癡呆症的他,日前接受當地中文電視台及中新社訪問。片段中可見高錕身體健康,面色飽滿紅潤,但語言能力則明顯大受影響,需要妻子黃美芸協助或代答。報道亦指高錕打算捐贈部分獎金給聖雅各福群會,但其妻昨向本港傳媒表示暫未決定,而夫婦倆則已決定出席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,「一生只有這麼一次,我們一定會去。」高錕夫婦自今年夏天起定居美國加州矽谷,二人在女兒高明淇曾居住的寓所中接受傳媒訪問。對於榮獲諾貝爾獎,高錕笑著說:「是,我很高興,這是非常好的。」夫人黃美芸則幽默地抱怨,「我的工作增加了………不停地接電話,看電郵。」片段中二人正在廚房弄飯時,又收到來電,夫婦倆笑眯眯地接受祝賀。

高錕勤鍛煉保強健身體
下月就滿76歲的高錕和75歲的黃美芸於1959年結婚,剛剛9月份度過了50周年的金婚紀念。得獎消息是全人類送給二人最佳的禮物,所以雖然高錕患有老人癡呆症,仍決定要出席12月在瑞典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,「一生只有這麼一次,我們一定會去。」黃美芸續說,高錕的身體非常健康,可以自己照顧起居飲食,全有賴二人一起運動,如打網球、散步;高錕又會每星期3次到附近的老人中心和YMCA上體能鍛煉課、手工課和音樂課,「鍛煉第一」。高錕不時亦會興起與護理人員跳起舞來,一招一式一點不含糊,笑容燦爛得令人心花怒放。不過,更健康的身體,亦無法挽回因患上老人癡呆症而日漸消失的記憶力,這是高錕也知道的:「(表達能力)我自己現在很不太好,我自己裡面要講出來,很難做。」黃美芸說從04年起,高錕的朋友發現他「打牌」時反應遲緩,建議高錕去醫院檢查,後來證實患病,「他的父親也曾患這種老人病」。黃美芸欣慰,「高錕很乖很聽話。吃飯香,睡覺好,每天都笑嘻嘻,很開心。」儘管如此,黃當初仍很難接受:「壓力好犀利,因為你知道個人以前係點樣,呢個症改咗嗰人,嗰個人已走咗,唔喺嗰度,喊亦喊咗一排,依家慣咗,知道呢個人唔係以前嗰個人。」在這個「安樂窩」中,靠牆的書架上擺著英文版的《水滸傳》、中文版的《笑傲江湖》、高錕關於光纖的著作,還有全家照和夫婦合照。黃美芸說:「高錕以前喜歡看古典小說和武俠小說。」屋中,又擺放著兩隻魚形的陶瓷盤子,是高錕今年5月在香港完成的手工藝品。「高錕喜歡做陶瓷,他在香港跟陶瓷老師學手藝。」一隻慵懶的陶瓷肥貓,趴在一張軟墊上伸懶腰,也是高錕的得意之作,高錕與香港的關係原來從沒間斷過。(訪問片段: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qte1SpfISY)

忘了光纖忘不了50年枕邊人
除了研究光纖、做陶瓷,高錕也曾經喜歡照相:「我以前喜歡照相,自己洗照片,黑白的。」「光纖之父」現在連光纖也不太記得清楚,只記得過程「很難做」。但對陪伴自己走過半生的枕邊人,高卻依然刻骨銘心。「你太太好好心機照顧你?」「是,是,她很好的。」「你很愛你的太太?」「是,她很好的。」高錕邊說邊指向太太,恩愛無比。回首高錕大半生的科研路,都有黃美芸陪在身邊。黃美芸是倫敦華僑,高錕在英國畢業後到工廠工作。全間工廠只有他與黃美芸是中國人。當年沒有光纖也沒有電郵,兩人就依靠傳紙條傳情達意。二人相識不久,黃美芸就表示要考驗高錕,提議分開半年,測試其誠意,但高錕拒絕,從此兩人就沒有分開過。七十年代,高錕獲邀到香港中大工作,黃美芸就對高錕說,就算搬到撒哈拉沙漠,只要提起行李,就可以起程。

老年癡呆症屬退化性疾病
老年癡呆症是一種腦部疾病,患者的腦細胞會急速退化,由於腦部功能逐漸衰退,患者會變得健忘、智力退化,以及性格有所改變。患者多為65歲以上人士,年紀愈大,患病機會愈大,數字顯示估計本港約有7萬名患者。老年癡呆症的種類繁多,最普遍的是阿氏癡呆症(Alzheimer's Disease),屬於退化性疾病,但成因未明,目前亦沒有根治的方法,患者會逐漸衰退。另一種是血管性癡呆症(Vascular Dementia),這是因連串腦中風或血管疾病所致,令腦部損壞而成。其他導致癡呆的成因包括情緒抑鬱、營養不良、藥物中毒等,這一類可透過服藥減輕病情。患者的病徵主要是失去短期記憶,影響工作能力、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有困難、判斷力減退、情緒或行為變得變幻無常,甚至有患者會性格大變。目前主要以多款處方藥物及行為治療,減慢老年癡呆症的衰退速度,其中認知訓練、心理行為治療等,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與行為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